会“发光发亮”还会“动”,这样的智慧指路牌,去年底在成功大道江头立交、嘉禾路立交启用,不但能实时显示路况,还能告诉您预计通行时间和拥堵情况,主动引导您选择更合适的路段。

经过近一年的实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这一由市大交通办、市交通运输局指导,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施行的智慧指路牌不只“看上去很美”,其交通诱导功能,还发挥了实实在在的功效,提高了路网整体运行效率。在高峰期,仙岳路往翔安隧道方向平均提速4.1%,往海沧大桥方向平均提速3%。

同样的,由厦门路桥集团在海沧大桥东渡立交、石塘立交及西引道共23处试点的主动发光交通标志牌,经过8个月的使用,也凸显出其技术优势,尤其在恶劣天气或者夜间为车辆驾驶人提供更加清晰的视认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科技赋能,交通标志更智能

科技赋能,更多智慧交通新技术、新设备的涌现,为进一步构建智慧便捷的城市交通路网、打造智能化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提供了良好动能。

以交通标志智能化为抓手,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对岛内外咽喉要道——成功大道江头立交、嘉禾路立交的交通指引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和智能化提升试点,增设完善进岛方向指路标志,同时将传统反光标志分别升级为3套智能网联主动发光指路标志和13块主动发光标志。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介绍,此次设置的3套智能网联主动发光指路标志,江头立交进出岛方向各一套,嘉禾路立交出岛方向一套。此外,因应厦门大桥改造,成功大道嘉禾路立交出岛方向出口指路标志提升为智能网联主动发光指路标志,可实时显示厦门大桥、杏林大桥出岛方向道路拥堵情况,及时引导分流,避免造成交通拥堵。

主动发光,看得更远更清晰

传统交通标志有何“硬伤”?据厦门路桥集团介绍,由于依赖车灯照射这一特性,当灯光无法照射到传统交通标志表面时,就无法形成反光,从而影响驾驶员的有效视认。特别是标志位置较高,必须依赖远光灯照射才能实现反射。在没有防眩设施的道路条件下,远光灯发出的强光照射到对面驾驶员或者行人产生眩光,使被照射者避让、刹车时间增加近一倍,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而面板显示主动发光的智能指路牌,采用LED冷光源,标志版面使用了高透光的逆反射材料,光源向标志逆反射材料背面定向投射,显示高清晰的信息内容,具有视认效果好、低能耗、维护简单等优点,即便发生断电等最不利条件,也能与普通标志一样具备逆反射性能,提供基础功能。

与此同时,面板显示主动发光交通标志的视认距离较普通标志牌远,不但可以有效减少车辆驾驶人对远光灯的依赖,而且可以提供更远距离、更清晰的提示、预警、引导效果。

从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试验和模型评价,以及现场调研来观察,智慧指路牌可大幅提升交通标志视认距离。采用主动发光标志后,视认效果明显优于原有逆反射指路标志,视认距离由30-100米,提升至200米以上。

此外,智慧指路牌通过优化节点设计后,车辆驾驶人能及时准确变换车道,特别在夜间和雨天,减少了交通事故的诱因。

交通诱导,通行效率更快捷

在传统标志只能反映静态道路节点和路径信息的基础上,智能网联主动发光指路标志和主动发光标志增加了拥堵状况显示、距离时间预告等智能化功能,在有效提高交通标志视认性、确保行车安全性的同时,为市民提供综合智慧化信息服务。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介绍,智能网联指路标志的交通诱导功能,可以将集中于主要道路上的流量分流到其他道路上。根据数据分析显示,通过仙岳路高架前往翔安隧道的交通量,高峰时间减少了约3%;通过仙岳路高架前往海沧大桥的交通量,高峰时间减少了约1%;相应的,在交通不繁忙的时段,部分车辆选择通过高架道路通行,保障了地面道路的服务水平,提高了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

另一方面,通过路况信息和行程时间发布,为不同目的地,行程长度的驾驶人选择出行路径提供了参考,交通情况的变化也能实时在交通标志上发布。调查显示,前往翔安隧道的行程车速,在高峰时间提高了4.1%;前往海沧大桥的高峰时间行程车速提高了约3%。

智能网联主动发光指路标志的试点应用,实现了我市交通标志智能化“零”的突破,它通过大数据融合提示道路拥堵情况、预告到达时间,主动引导驾驶者选择最优路径,使道路空间更加优化、通行时间更加节省。

接下来,将对试点成果进行评估总结,为下一步推广积累经验,让广大车辆驾驶人开车路更舒适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