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讯,30多年的积淀,晋江各行各业尤其是鞋服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供应商,支撑行业持续发展。当下,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造成了直接冲击,加大了上游“供给中断”和下游“需求中断”的两头断链风险。值得庆幸的是,居安思危的晋江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逐步形成了企业内部打造供应链闭环、行业供应链不断提质的局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疫情带来的影响。可以预见,在未来,供应链闭环的打造和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标志的供应链改革将日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企业内部打造供应链闭环

日前,由锦兴集团环保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消光母粒一次性投产成功。锦兴集团环保科技公司行政助理张华群介绍,消光母粒将用于化纤公司纺丝切片纺的全消光产品及其它纺织等领域,“这款由集团子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实现了自产自销,不仅能够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还能提升企业竞争力。”

如今,锦兴集团内部供应链正日渐完善,并且延伸到了包装环节。今年4月底全新投产的德辉包装项目在福建锦兴工业园顺利投产,据悉,该项目一期投入12台化纤专用泡沫板成型机,将年产800万片化纤专用板,产值6500万元以上。

“该项目配套同园区内的化纤厂及福建逸锦化纤有限公司,将有力提升锦兴集团旗下化纤公司的产品包装质量,并降低包装成本。”德辉包装总经理何伟智介绍,德辉包装将视市场情况,二期考虑将再投入500万元,购入数台专业生产泡沫包装箱设备,服务于周边海鲜批发市场。

无独有偶,信泰集团也在进一步补充完善自身产业链,计划投资3.2亿元建设年印染产能4.8万吨的技改项目。“该项目于今年正式实施,按照计划将在3年内完成建设,预计实现每年新增产值5亿元。”信泰集团总裁办副主任许剑飞告诉记者,目前信泰集团印染产能每年在1.2万吨,该项目投建后印染产能将达到每年6万吨,“扩展后我们可调控出部分产能生产更高端的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并可将部分产能释放到市场,扩大经济效益。”

当下,对于众多企业而言,供应链不是单纯的生产运营供求链条,而是上通产品创新,下接用户市场变化,前承企业战略,后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

在晋江,诸如锦兴集团、信泰集团等企业内部打造供应链闭环现象越发凸显,对于企业而言,控本增效是最为直接的表现,但究其根本,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内部打造供应链闭环的过程中,企业表现除了高质量的投入,更加“舍得”在包括人力、技术、资本,以及制度、政策与文化等方面进行有价值性的投入,而不仅仅是以投入价格高低进行简单衡量。同时,也表现出了高质量的产出,在产品、服务等质量不断提升迭代,自身生产力的发展与行业供应链整体效率保持一致。

行业供应链不断提质

如今,晋江通过产能对接让上下游企业更好对接已经实现了常态化,这也更好地促进了行业供应链不断提质,让中小企业与品牌企业之间可以形成自循环的沟通机制,通过企业间的互通有无、抱团发展,倒逼晋江制造更上一个台阶。

这种情形在疫情影响当下更为显著,今年以来,通过“产能对接”已促成晋江多家中小企业为柒牌、劲霸、利郎、七匹狼、三六一度等本土龙头企业代工,订单总额超10亿元。

“受疫情影响,今年外贸订单量下滑了不少,幸好通过产能对接活动,早早地与本地七匹狼、劲霸、九牧王等本土品牌达成订单代工合作,让淡季的产能得到充分释放,也缓解了品牌企业产能不足的压力。”晋江兴德织造有限公司厂长陈瑞良告诉记者,“代工企业要拿出自己最擅长的制造环节与品牌企业进行合作,当然,为品牌企业代工,如果没有同步提升软硬件配置的话,并不可能实现合作。”

天守服饰作为安踏重要的服装代工企业,近年来积极升级智慧生产系统,通过与安踏十多年的合作互动,不断提升,“如今,我们不仅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效率,而且也在输出我们的产品研发能力。”天守公司相关负责人叶宏忠表示,“企业每年都会拿出营收的5%~10%投入到设备提升和研发改造中。我们的品牌商成长很快,我们要跟上他们的步伐。”对天守服饰而言,每年都会开发超过700件新品给安踏挑选,从而获得选中的产品的优先代工权,为其带来更多订单,掌握一定的主动权。

除了产能对接,用更深入的方式合作,比如建立研发重心,促进行业供应链条更为互通,这是近年来上下游企业间合作的一大趋势。

今年5月,信泰集团和安踏成立了鞋面材料创新研发中心,该中心设立在信泰集团,将更深入匹配到安踏这一客户端,双方共建团队,共同探索产品研发方向,攻克技术难题。

2019年3月,安踏与合成革核心供应商安安、飞织核心供应商普斯特和鞋底核心供应商智铭联合成立了“合成革研发中心”“飞织织造技术研发中心”“鞋底研发中心”。上述3家研发中心在2018年便开始筹备,筹建过程中,研发同步进行,创造价值极为可观:2018年两个材料商联合研发中心研发立项共12项,9项已结案,输出订单258万双,创造吊牌生意额10.8亿元;鞋底研发中心联合研发注射交联发泡Artifoam新材料,输出订单76.8万双,创造吊牌生意额3.06亿元。

如今,晋江通过企业间的协作,谋求供应链整体最佳化,已经实现了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有机串联。

(记者 柯雅雅 柯国笠 施珊妹 蔡明宣 刘宁 董严军 文图)